学习感悟:再见2017(岑子/奕平)

DAAB4276-C5BB-40CD-AE7F-D911AB616A3F.jpeg

这一期我们的主题定为“再见2017”,写一篇年度“终极”感悟,写写什么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什么音乐活动让我们感触颇深?

岑子:这一年最让我有感触是知道了合唱排练时需要思考的方向有哪些和音乐演绎是个人性格与情绪的体现。

首先说说“合唱排练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排练中我们要习惯去想(Why,What,How)为什么?要什么?怎么样?为什么选择这首作品?通过这首作品可以锻炼合唱团成员的什么能力?合唱版本的选择,是带伴奏演唱还是阿卡贝拉?这首作品风格我该如何理解,我该用什么速度来诠释?用2/4拍还是4/4拍来指挥?排练中可能出现的难点有哪些,什么地方需要分声部练习?排练中如遇到其他问题,我能以什么方式来解决?

另一个有意思的发现:音乐个性多样,演奏者随着心情的转变演奏作品的情绪也会改变。每个人都是个多面体,有外向开朗活泼乐观的一面,也有内向安静忧郁的一面,同一段旋律不同的人去诠释,就会有不同的音响效果,小一点的差别可以是谁比谁演奏的更细腻,更动听或者谁比谁音乐中对比更明显;大一点的差别可以是,每个人选择完全不一样的表演形式,比如管弦乐作品,有人使用钢琴独奏,有人用合唱或者电子音乐来演奏,一首生日快乐歌,有人用双钢弹奏,有人用八把小提琴来演奏。比如演奏风格,我可以使用爵士,用流行甚至摇滚风格来诠释。

“没有做不到事,只有想不到的主意”。平时多看看别人对作品的诠释,多想想音乐的有趣配搭,尝试从世界各地人们上传的有趣音乐视频或街头表演中寻找“亮点”,可以从模仿中学习,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表达方式。在练习阶段多想多思考,在演奏的时候学会享受和投入。放松身体闭上眼睛深呼吸,让音乐打从心底自然流露…

885D65B6-A8D8-4BE8-989B-671B63810FD3.jpeg

奕平:2017的下半年我挣扎在不落入研究论文的套路泥潭中,看似“权威”的体系中实则漏洞百出,却要说服自己完整作业,这种自己与自己对抗的体验,滋味不可说啊。

若要我说一条年度学习感悟,我会留给大家一个问题“音乐教育如何做到天人合一?”这一眼看去玄之又玄无从下手的问题,我的切入点在于:教育终究面向的是人,音乐是让人变得更好的魔法。在课堂上让人体会到自我新鲜的状态,让人思考起自己本身的可能,让人试图GET自我与宇宙间的联系。

当然这已与我们传统认知的“音乐教育”相去甚远,但我想这便是这一代教育者的使命:不安于现状,尝试拓展边界,而非在一块领域自嗨,音乐带来的活动的可能性是变化无穷的。活动中要加入什么样的价值,取决于每个教育者自身的觉醒心。

留下评论